急性喉頭蓋炎,又称急性会厌炎,是一种可能迅速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性疾病。它主要表现为会厌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和水肿,导致上呼吸道梗阻,进而引发呼吸困难甚至窒息。尽管近年来由于疫苗接种的普及,其发病率有所下降,但对于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和免疫力低下的成年人来说,急性喉頭蓋炎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威胁。其病程进展迅速,往往在数小时内即可从轻微症状发展至完全气道梗阻,因此,早期识别、快速诊断和及时干预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。
臨床医のための急性喉頭蓋炎:診断から緊急気道確保、最新治療プロトコルまで
对于临床医生而言,准确诊断和有效管理急性喉頭蓋炎是其专业能力的重要体现。该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会厌及其周围黏膜下组织的炎症和水肿。常见的病原体包括B型流感嗜血杆菌(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, Hib),尤其在未接种Hib疫苗的儿童中;此外,肺炎链球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和A组链球菌也是常见的致病菌。病毒感染虽然罕见,但也可引起类似症状。
临床表现与快速诊断要点
急性喉頭蓋炎的临床表现因年龄而异,但共同点是进展迅速且症状严重。
- 儿童患者: 典型表现为突发高热、剧烈咽痛(与口咽检查结果不符)、吞咽困难(甚至唾液都难以吞咽,表现为流涎)、声音含糊不清(“热土豆”音),以及吸气性喉鸣。患儿常采取“三脚架姿势”(身体前倾,颈部过伸,手臂支撑),以努力保持气道通畅。病情可在数小时内迅速恶化,出现呼吸窘迫、烦躁不安、发绀等危急症状。特别强调:在怀疑急性喉頭蓋炎的儿童中,严禁使用压舌板检查咽喉,因为这可能诱发喉痉挛,导致完全性气道梗阻。
- 成人患者: 成人急性喉頭蓋炎的起病通常相对缓慢,症状进展可能需要24-48小时。主要症状包括剧烈咽痛、吞咽困难、吞咽痛(Odynophagia)、声音低沉或嘶哑。流涎和喉鸣在成人中不如儿童常见,但一旦出现则提示气道梗阻严重。成人患者可能由于气道空间相对较大,初期症状不明显,但一旦水肿加重,气道梗阻的风险同样致命。
快速诊断的核心在于高度临床怀疑。 在条件允许且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,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,可见会厌呈樱桃红色、肿胀。在进行此类检查时,必须确保有经验的麻醉科医生或耳鼻喉科医生在场,并做好随时进行气道干预的准备(如气管插管或环甲膜穿刺)。影像学检查中,侧位颈部X线片可显示“拇指征”(会厌肿胀如拇指),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,不应延误紧急气道管理。CT扫描可提供更详细的炎症范围和是否有脓肿形成的信息,但仅适用于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。
紧急气道确保:挽救生命的第一要务
对于急性喉頭蓋炎患者,气道管理是重中之重。一旦高度怀疑,应立即启动紧急气道干预流程。
- 准备: 迅速召集气道管理团队(麻醉科、耳鼻喉科、急诊科医生),准备好各种型号的气管导管、喉罩、吸痰器、氧气设备以及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工具包。
- 儿童气道管理: 优先考虑在有经验的麻醉科医生或耳鼻喉科医生在场的情况下,在手术室或ICU进行气管插管。通常采用清醒状态下或极浅镇静下的插管,以维持患儿自主呼吸。鼻腔气管插管或口腔气管插管均可,但需选择比同龄儿童常用型号小0.5-1号的气管导管。若插管失败,应立即进行外科气道建立(如环甲膜穿刺)。
- 成人气道管理: 成人患者的气道相对稳定,但仍需高度警惕。可尝试清醒状态下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插管。若出现严重呼吸窘迫,应立即进行快速顺序诱导插管。外科气道建立是插管失败时的最终选择。
- 插管后的管理: 气管插管后,患者应转入ICU进行密切监护,监测生命体征、血氧饱和度、呼吸状况。
最新治疗方案与并发症管理
气道确保后,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。
- 抗菌药物: 经验性广谱静脉抗生素治疗应立即启动,覆盖常见的致病菌,如第三代头孢菌素(如头孢曲松或头孢他啶)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。一旦血培养结果回报,根据药敏试验调整抗生素。疗程通常为7-10天。例如,在中国北方某三甲医院,对于儿童急性喉頭蓋炎,首选头孢曲松静脉滴注,每日一次,剂量根据体重调整。
- 糖皮质激素: 糖皮质激素(如地塞米松)的使用存在争议。一些研究表明其有助于减轻气道水肿,缩短插管时间,尤其在成人患者中。但也有研究认为其益处不明显。临床实践中,多数医生仍倾向于使用,以期减轻炎症反应。
- 液体管理: 维持患者水、电解质平衡,避免过度补液加重肺水肿。
- 并发症: 急性喉頭蓋炎的并发症包括肺炎、会厌脓肿、蜂窝织炎、脑膜炎、败血症、化脓性关节炎和心包炎等。对于出现脓肿的患者,可能需要外科引流。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,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至关重要。
喉の痛み、息苦しさ…もしかして急性喉頭蓋炎?知っておきたい緊急サインと対処法
对于普通民众而言,了解急性喉頭蓋炎的紧急信号至关重要,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能否及时就医,挽救生命。它可能听起来像普通的喉咙痛,但其发展速度和潜在危险性远超一般感冒。
识别危险信号
急性喉頭蓋炎的初期症状可能与普通感冒或咽喉炎相似,但有一些关键的“红旗”信号提示其严重性:
- 剧烈喉咙痛: 疼痛程度远超平时感冒引起的咽痛,甚至难以忍受。
- 吞咽困难和流涎: 喉咙痛到连口水都无法吞咽,导致唾液不断流出,尤其在儿童中非常典型。
- 声音含糊不清: 说话时声音像嘴里含着热土豆一样,听起来不清楚。
- 呼吸困难和吸气性喉鸣: 感觉呼吸费力,尤其在吸气时,喉咙会发出尖锐的、高调的哨音或嘶鸣声。这表明气道已经明显狭窄。
- 高热: 伴随体温迅速升高。
- 特殊体位: 患者可能会本能地采取身体前倾、颈部过伸、双臂支撑在膝盖上的姿势,以努力打开气道,这就是典型的“三脚架姿势”。
- 烦躁不安: 由于缺氧或不适,患者会表现出异常的烦躁、焦虑或精神萎靡。
如果您或您的家人,特别是儿童,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或多种症状,且进展迅速,务必高度警惕急性喉頭蓋炎的可能。
紧急情况下的正确应对
一旦怀疑急性喉頭蓋炎,正确的紧急处理至关重要:
-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: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。切勿犹豫或自行前往医院,因为患者随时可能出现呼吸骤停。急救人员可以在途中提供初步的氧气支持和监护。
- 保持患者镇静: 尽量安抚患者情绪,避免其因恐惧或哭闹而加重呼吸困难。对于儿童,家长应保持冷静,给予安慰。
- 不要试图检查喉咙: 绝对不要用压舌板、筷子或手指去查看患者的喉咙。这种刺激可能导致会厌痉挛,瞬间完全阻塞气道,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。
- 保持舒适体位: 让患者保持其感觉最舒适的体位,通常是坐位或“三脚架姿势”。不要强迫患者平躺,这可能会加重呼吸困难。
- 不要强行喂食或喂水: 吞咽困难时,任何食物或液体都可能误入气道,加剧危险。
- 告知医护人员关键信息: 向急救人员和医院医生详细描述症状的发生时间、进展情况以及任何特殊表现。例如,如果您在上海,拨打120后,可以清晰地告知接线员:“我的孩子(或家人)突然高烧、喉咙痛得厉害,口水都吞不下去,呼吸有声音,可能得了急性喉頭蓋炎,请尽快派车!”
抵达医院后,医护人员会迅速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,并可能立即采取气管插管等气道保护措施。您会看到医生、护士、麻醉科和耳鼻喉科医生迅速协作,一切以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为首要任务。
小児の急性喉頭蓋炎:Hibワクチン接種の重要性と緊急時の対応策
小儿急性喉頭蓋炎因其发病急、进展快、重症率高,历来是儿科急症中的“头号杀手”。会厌在儿童气道中占据相对较大的比例,且儿童气道狭窄,一旦会厌水肿,极易导致完全性气道梗阻。
小儿急性喉頭蓋炎的特殊性
儿童急性喉頭蓋炎的典型临床表现通常在数小时内迅速加重。患儿常表现为突发高热(体温可达39-40℃),伴有咽痛、吞咽困难、流涎。由于无法吞咽口水,患儿会不断流口水,这是非常具有警示意义的症状。声音会变得含糊不清,如同含着东西说话。随着气道梗阻加重,患儿会出现吸气性喉鸣,呼吸费力,并可能出现烦躁不安,甚至发绀(口唇、指甲发青)等缺氧表现。在一些病例中,患儿在发病数小时内即可因气道完全阻塞而窒息死亡。
诊断方面,对于儿童,临床怀疑是第一位的。切忌在无气道支持保障的情况下,强行用压舌板检查患儿咽喉。在有经验的儿科医生、麻醉科医生和耳鼻喉科医生共同评估下,可在手术室或ICU等有条件进行紧急气管插管的环境下,进行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检查以确诊。
紧急情况下的家庭与学校应对
作为家长或学校老师,一旦发现儿童出现疑似急性喉頭蓋炎的症状,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:
- 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: 毫不犹豫,时间就是生命。明确告知接线员儿童的症状和怀疑的疾病,以便急救人员做好准备。
- 保持儿童镇静: 尽量安抚孩子,避免哭闹或挣扎,因为哭闹会增加氧耗,加重呼吸困难。
- 保持舒适体位: 让孩子采取其认为最舒适的坐姿或“三脚架姿势”,切勿强迫其平躺。
- 切勿自行检查喉咙: 再次强调,不要用任何工具或手指去查看孩子的喉咙。
- 不要喂食或喂水: 避免误吸加重病情。
例如,假设在某个幼儿园,一名小朋友午睡后突然高烧,说喉咙疼得厉害,不肯吃东西,还流口水,老师应立即联系家长并同时拨打120。在等待急救车期间,让小朋友坐在小椅子上,保持头部略微前倾,并不断安抚,避免其情绪激动。
Hib疫苗接种的重要性
B型流感嗜血杆菌(Hib)曾是导致小儿急性喉頭蓋炎的主要病原体。然而,Hib疫苗的广泛接种极大地改变了急性喉頭蓋炎的流行病学。
- Hib疫苗的有效性: Hib疫苗是一种高效的疫苗,能有效预防Hib引起的侵袭性疾病,包括急性喉頭蓋炎、脑膜炎、肺炎和败血症等。
- 中国疫苗接种情况: 在中国,Hib疫苗属于“自费疫苗”(部分地区可能纳入免费接种),需要家长自愿选择接种。尽管如此,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级医疗机构都大力倡导儿童按时完成Hib疫苗的接种程序。通常在2、4、6月龄各接种一剂,12-15月龄加强一剂。
- 接种率提升的意义: 随着中国Hib疫苗接种率的不断提高,儿童急性喉頭蓋炎的发病率已显著下降。这充分证明了疫苗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巨大价值。然而,对于那些因各种原因未接种Hib疫苗的儿童,或未能完成全程接种的儿童,其风险依然存在。
- 对家长的呼吁: 强烈建议所有适龄儿童按时完成Hib疫苗的全程接种。这不仅是为了保护孩子免受急性喉頭蓋炎的威胁,也是为了预防其他严重的Hib感染。如果您不确定孩子的疫苗接种情况,请及时咨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儿科医生。
鑑別診断の落とし穴:急性喉頭蓋炎と類似疾患を見分けるポイント
在急诊科和儿科,医生经常会遇到表现为呼吸困难和喉咙症状的患者。急性喉頭蓋炎的症状与其他一些疾病有相似之处,但其处理方式却截然不同,因此,准确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,以免延误救治或采取不当措施。
核心鉴别要点
在鉴别诊断时,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特征:
- 发病年龄: 急性喉頭蓋炎在Hib疫苗普及前多见于2-7岁儿童,现在则更多见于未接种疫苗的儿童或免疫力低下的成人。而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(Croup,俗称“哮吼”)则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。
- 起病速度: 急性喉頭蓋炎起病急骤,症状在数小时内迅速加重。哮吼则起病相对缓慢,通常有数天前感冒症状。
- 发热情况: 急性喉頭蓋炎常伴高热。哮吼则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。
- 咳嗽特点: 急性喉頭蓋炎患者咳嗽不明显或只有轻微的、含糊的咳嗽。哮吼则有典型的“犬吠样”咳嗽,声音粗糙。
- 流涎与吞咽困难: 急性喉頭蓋炎患者因吞咽困难而流涎明显。哮吼患者则无流涎或吞咽困难。
- 声音特点: 急性喉頭蓋炎为“热土豆”音,声音含糊不清。哮吼则声音嘶哑。
- 中毒表现: 急性喉頭蓋炎患者常有中毒表现,精神萎靡或烦躁。哮吼患者通常精神状态尚可。
常见鉴别诊断疾病
除了哮吼,以下疾病也可能与急性喉頭蓋炎混淆:
-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(Croup): 这是最常见的鉴别诊断。其特征是“犬吠样”咳嗽、声音嘶哑、吸气性喉鸣,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。颈部正位X线片可能显示“尖塔征”(Steeple sign),与急性喉頭蓋炎的“拇指征”不同。治疗主要为糖皮质激素和雾化肾上腺素。
- 气道异物吸入: 常见于儿童,表现为突发剧烈呛咳、呼吸困难、喉鸣或哮鸣。有明确的异物吸入史(如玩耍小物件或进食时突然呛咳)。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支气管镜检查。
- 扁桃体周围脓肿(Peritonsillar Abscess)/咽后壁脓肿(Retropharyngeal Abscess): 扁桃体周围脓肿常表现为单侧剧烈咽痛、张口困难(牙关紧闭)、“热土豆”音、悬雍垂偏向健侧。咽后壁脓肿则可能引起颈部僵硬、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,尤其在儿童中可迅速引起气道压迫。两者均需外科引流。
- 过敏性休克(Anaphylaxis)/血管性水肿(Angioedema): 接触过敏原后迅速出现喉头水肿、呼吸困难、荨麻疹、血压下降等全身症状。通常对肾上腺素、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反应良好。
- 细菌性气管炎(Bacterial Tracheitis): 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细菌感染,主要累及气管黏膜。患儿常有高热、中毒症状,可出现严重的呼吸道梗阻。有时可继发于病毒感染。
- 白喉(Diphtheria): 尽管在中国已非常罕见,但仍需警惕。其特征是咽喉部形成白色假膜,可引起气道阻塞和全身中毒症状。有疫苗接种史的患者风险极低。
诊断工具与陷阱
在鉴别诊断过程中,医生会综合运用临床表现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。然而,必须警惕一些诊断陷阱:
- 颈部X线片: 侧位颈部X线片上的“拇指征”提示急性喉頭蓋炎,但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。正位X线片上的“尖塔征”提示哮吼。影像学检查应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,且不延误气道管理的前提下进行。
- 纤维喉镜检查: 这是确诊会厌水肿的金标准。但必须在有经验的麻醉科医生和耳鼻喉科医生在场,并备好气管插管和外科气道建立工具的情况下进行,以防检查过程中刺激导致气道完全梗阻。
- 最大陷阱:压舌板检查。 再次强调,在高度怀疑急性喉頭蓋炎的患者,尤其儿童中,绝对禁止使用压舌板直接检查咽喉。这种操作可能刺激肿胀的会厌,导致喉痉挛和气道完全阻塞,造成灾难性后果。
临床医生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、扎实的鉴别诊断知识和快速决策的能力,才能在紧急情况下为患者提供最恰当的救治。
急性喉頭蓋炎のマネジメントにおける多職種連携:救急隊、ER、ICU、耳鼻咽喉科の連携強化の重要性
急性喉頭蓋炎的救治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,需要医院内外多个科室和环节的无缝协作。从患者拨打急救电话的那一刻起,到其康复出院,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。在中国医疗体系中,建立和完善针对急性气道危象的“绿色通道”和多学科协作机制,是提升救治成功率的关键。
1. 院前急救(急救中心/120)
- 角色: 急救中心是患者获得专业救助的第一站。急救人员的快速识别和初步处理能力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。
- 协作要点:
- 快速识别: 急救人员应接受急性喉頭蓋炎相关症状(如流涎、吞咽困难、呼吸困难、喉鸣、特殊体位)的培训,以便在现场迅速做出初步判断。
- 稳定与转运: 在现场,应立即给予患者吸氧(如能耐受),保持患者最舒适的体位(通常是坐位),避免任何可能刺激气道的操作(如口腔检查),并以最快速度将患者转运至具备耳鼻喉科、麻醉科和ICU条件的医院。
- 信息预警: 在转运途中,急救人员应提前与接收医院的急诊科取得联系,详细告知患者病情、怀疑诊断(急性喉頭蓋炎)以及预计到达时间,以便医院提前做好接诊准备,启动“绿色通道”。例如,北京120急救中心的调度员在接到此类电话后,会立即通知最近的具备救治能力的医院,并告知急诊科医生患者的具体情况。
2. 急诊科(ER)
- 角色: 急诊科是医院内接诊急性喉頭蓋炎患者的第一扇门,承担着快速评估、初步稳定和协调后续治疗的关键任务。
- 协作要点:
- 快速分诊与评估: 患者抵达急诊后,应立即由高年资护士或医生进行优先分诊,迅速评估气道状况。
- 启动“绿色通道”: 一旦高度怀疑急性喉頭蓋炎,应立即启动医院内部的“急性气道梗阻绿色通道”:迅速通知麻醉科、耳鼻喉科和ICU,并要求其在最短时间内赶到急诊科会诊或直接到手术室/插管室待命。
- 气道准备: 急诊科应常备气管插管车和外科气道建立工具包,确保所有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。在等待专科医生到来的同时,保持患者舒适体位,给予高流量氧气。
- 信息共享: 急诊科医生应清晰、简洁地向麻醉科和耳鼻喉科医生进行病情交接,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、呼吸困难程度、既往史等。
3. 麻醉科
- 角色: 麻醉科医生是气道管理的专家,尤其擅长处理困难气道。在急性喉頭蓋炎的救治中,他们是确保气道通畅的核心力量。
- 协作要点:
- 紧急气管插管: 在急诊科或手术室,麻醉科医生会评估患者情况,决定是进行清醒插管(如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插管)还是快速顺序诱导插管。在儿童中,通常会选择在保持自主呼吸的情况下进行插管,以避免气道塌陷。
- 困难气道管理: 对于会厌水肿严重导致插管困难的病例,麻醉科医生需要运用其困难气道管理技能,如使用视频喉镜、纤维支气管镜,甚至在必要时与耳鼻喉科医生协作进行外科气道建立。
- 术后监护: 气管插管成功后,麻醉科医生会协助将患者转运至ICU,并提供呼吸机支持和镇静镇痛管理建议。
4. 耳鼻咽喉科(ENT)
- 角色: 耳鼻喉科医生是诊断和治疗咽喉部疾病的专家,在急性喉頭蓋炎的诊断、外科气道建立和后续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- 协作要点:
- 确诊与外科气道建立: 在麻醉科医生保障气道安全的前提下,耳鼻喉科医生可以通过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确诊会厌水肿。当气管插管失败或不适用时,耳鼻喉科医生是进行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术的主刀医生,确保患者获得外科气道。
- 后续治疗与并发症处理: 气道建立后,耳鼻喉科医生会参与患者的后续治疗,包括抗菌药物选择、评估会厌水肿消退情况,以及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,如会厌脓肿的引流。
5. 重症监护室(ICU)
- 角色: ICU是急性喉頭蓋炎患者接受持续生命支持和严密监护的场所。
- 协作要点:
- 持续监护: ICU医护团队对患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生命体征监测(心率、血压、血氧饱和度、呼吸频率)、呼吸机参数调整、液体管理、抗生素给药等。
- 感染控制与并发症预防: 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,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。
- 拔管评估: 密切观察会厌水肿消退情况,在气道水肿明显减轻、患者呼吸功能恢复后,由ICU、麻醉科和耳鼻喉科医生共同评估,适时进行气管拔管。
多学科协作的强化与实践
为了提升急性喉頭蓋炎的救治水平,医院管理层应积极推动以下措施:
- 建立标准化流程: 制定清晰、可操作的急性气道梗阻“绿色通道”流程图,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响应时间。
- 定期模拟演练: 组织急诊科、麻醉科、耳鼻喉科和ICU进行定期的联合模拟演练,例如,模拟一个急性喉頭蓋炎患儿从急诊入院到气管插管、转入ICU的全过程。这有助于提升团队协作能力,发现流程中的薄弱环节。例如,在广州某大型医院,每月都会组织一次针对急危重症的模拟演练,其中就包括急性喉頭蓋炎的场景,通过演练,医护人员能够更熟练地应对突发情况。
- 加强沟通与信息共享: 推广SBAR(Situation-Background-Assessment-Recommendation)等标准化沟通工具,确保医护人员之间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完整性。
- 持续培训与教育: 定期对各部门医护人员进行急性喉頭蓋炎的诊断、治疗和气道管理技能培训,包括最新的指南和技术。
通过这些努力,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救治时间,提高诊断准确率,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恰当的医疗干预,从而显著改善急性喉頭蓋炎的患者预后。